2012年5月31日星期四

政客須為自己留下台階

梁振英最近做的另一件荒謬事件, 是就《蘋果日報》有關恒隆主席陳啟宗獲梁營中人醞釀推薦接任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的報道發表聲明。聲明中指《蘋果日報》的報道失實,並且對《蘋果》過去一周3次刊載內容不實的人事任命報道,內容影響人心,「深表遺憾」。的確,政府高層的人士任命除非得到中央批准,否則不能洩露。不過正是因為真正的名單沒有人知道,所以基本上全港傳媒都在名單未正式公布之前都在玩這種猜人名遊戲。既然大家都有這類型的報道,為何惟獨要就《蘋果日報》的報道發聲明澄清呢?

急不來也急不得

而且《蘋果日報》在有關陳啟宗的報道中,亦不過是說梁營中有人醞釀推薦陳啟宗而已,根本未提梁是否已接獲這建議或作考慮。所謂「梁營中人」範圍甚廣,所指的到底是誰也不知道,何解候任特首辦要出來澄清?此舉實在有一點無私顯見私、此地無銀。

梁振英做事急進,他認為過去政府辦事最大的問題在於「慢」,他上場後首要任務是加快政府處事速度。要達到快的目標,他的方法就是跳過所有程序。曾蔭權為官多年,深明政府做事的程序,知道有些事情急不來也急不得,相反梁振英完全不了解這點,以為一切只要他出力催迫定可成事。可是,事情並不如他想像般順利,遇上障礙他的對付方法只有兩招:第一,向中聯辦哭訴求救;第二,大打民粹牌,每次都以房屋供應等民生事項威嚇港人,如不遵從他的建議便會無屋住無飯吃。不過這種說話講得太多就沒有人再相信。

狠說話覆水難收

作為一個政客,不是不可以說謊,但有機會立即被人拆穿的謊話絕對不能夠說。其次,是謊話不可以說太多。謊話多得連自己也記不住,說話很容易會自相矛盾。第三,一些沒把握的事情不可以說得太堅決,必須要為自己留有下台階。好像今次三司兩副司十四局的建議,說冇「Plan B」,一定要在7月1日之前通過。那麼7月1日前不能通過怎麼辦呢?狠說話覆水難收,試問他如果下得了台呢?梁振英說話從來不留餘地,今次政府重組如是,雙非零配額如是,僭建問題如是。

只懂紙上談兵、沒有實際辦事能力,這就是我反對梁振英上台出任特首的其中一個理由。

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

強推改組 梁振英缺洞察力

政府架構改組,梁振英的說法絕對是斷章取義。民意調查中除了他引述的問題,之前其實還有另一條問題─「候任特首增設兩個副司長兩個新局長,改組為五司十四局,你傾向贊成還是反對呢?」贊成的只有23.7%,反對的亦只有22.2%,支持和反對的人數相若,而中立的有41.3%,不知道的是12.8%,這顯示支持與反對的人數都不足以代表大部份市民的意見。既然有超過一半的人仍然未有立場,甚至不了解重組建議,為何立法會不可以代表市民去問清楚呢?立法會的職責就是要討論清楚重組架構的好處和壞處。

絕對非小事一樁

梁振英說今次新政府架構改組建議只涉及4個決策局的說法完全是荒謬的。除了新增和合併之外,梁振英的重組建議,還包括重新分配司長或副司長轄下的政策局,這種調動當然對該政策局有所影響。另外,增加副司長一職在憲制上,是增加了一個政府架構層級,絕對是一次重大的憲政改革,並非如他口中所言的小事一樁。

梁振英亦忘記了今次推銷重組建議,必然會遇上之前向中聯辦求救、強行「剪布」而結下的「冤家」。例如其中廣播事務委員會,就是由黃毓民當主席,新增的科技及資訊局要經過他主持的會議討論,是理所當然的。在憲制上,黃毓民絕對有權召開這個會議,如果建制派議員在會議中有任何抗議行為,他亦有權趕他們出會議廳,只要這個會議一天沒開完,建議都不會被通過。梁振英以為強行剪布,便可以完全清除障礙,是沒有政治洞察力的表現。他沒能預計到將會發生的事,也完全不懂得政府的程序。

一直只作壁上觀

以梁振英的處事方法,他在香港這種開放式政局中,必然會碰壁。梁振英沒做過一天公務員,雖然當過行政會議召集人,但亦不過是相等於出任過一般公司的董事局,一直只是作壁上觀,沒有直接參與過公司的實際運作。如果我請一個CEO,他在未上過一天班,就堅決要先徹底改組公司,然後才肯上任的話,我一定會立即炒他魷魚。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管理原則,任何真正懂得管理的人都會知道,要順利接管一間公司,新的領導層都需要先上任,親身體驗及觀察過公司的內部運作情況,摸通所有人事脈絡,了解真正的問題,才會展開改革。假如繼續依照梁振英紙上談兵的行事方式做事,新政府將沒有不動盪的理由。

2012年5月20日星期日

民主衝擊市場 引發經濟危機

上星期港股累積跌幅超過1,600點,背後有兩個主要問題:首先,是希臘局勢會如何發展。

有評論認為希臘問題注定無法解決。希臘新政府組閣失敗,似乎無法履行歐盟提出的援助方案,希臘人民就退休金及公務員薪酬等問題寸步不讓,根本無法接受一刀切的大幅度緊縮計劃。但若不接受方案,歐盟不再提供援助的話,希臘政府短期內便會耗盡營運資金,甚至退出歐元區。希臘的退出,令人聯想起歐豬五國,即意大利、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的債務危險是否同樣會以「走數」收場,繼而引發資金撤走,令整個歐洲的經濟體系面臨自從大蕭條以來最大的衝擊。

南歐社會主義最惡劣

國家破產或瀕臨破產邊緣的情況時有發生,通常的處理方法,是貨幣大幅度貶值。希臘奉行社會主義政策,企業過度國有化及公務員比例過高,是導致長期入不敷支的基本原因,只要這個情況不改變,問題永遠無法解決。另一個更基本的原因,則源自市場經濟與民主兩個基礎觀念的角力。簡單來說,要經濟有效率地運作,在宏觀層面上,必須以市場經濟原則去作出調節,但是國家政府有責任維持經濟暢順運作之餘,另一個任務,是要保證人民的生命和尊嚴等權利,而這些人權是無法用金錢來量度的,於是社會便產生出另一套機制——民主機制。兩套機制是會發生衝突的。

任何事情用一人一票機制去決定,都會自然走向平均主義,與私產制度發生衝突,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非常困難。在歐洲,尤其是南歐的社會主義,是最惡劣的社會主義。與北歐國家以津貼為主的政策不同,南歐的社會主義國家傾向設立龐雜的管制條例,如一大堆的勞工法例和過度國有化,因此在削資之前,必須面對許多法治上的矛盾,需要修改大量法例,加強削支計劃的難度。

2012年5月19日星期六

國內那一套在港行不通

梁振英提出的新架構的劃分方法,顯示出梁振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像他那樣沒有實質管治經驗的人來說,企圖獨自利用3個司長去管理14個局,做得到的機會極微。之前董建華當特首時,亦曾說過自己天天工作「七十一」,即是由清晨7時工作至深夜11時,然而依然會被人瞞騙,最後落得一塌糊塗、腳痛下台的收場。如今不但梁振英自己無經驗,還要布置兩個同樣沒經驗的親信進入特區政府最高管理架構,我就即管看看這件事若強行實施,會如何收科。

面對質疑露不悅之色

而且無論是梁振英自己、現在協助他的羅范椒芬,還是盛傳大有機會擔任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處事作風都相當強硬。然而由於香港是一個開放社會,任何政策都要作出諮詢,所有事都會有反對聲音,因此管理香港其中一個難處,是要克服各方面的政治反對力量。

由於現時的特首並非由普選產生,沒有民意授權,推行政策不可以強制施行,否則必然會遭受到極大的民意反彈,所以政府高層一定要懂得如何游說社會各界接受推出的政策,像今次三司兩副司十四局新架構,就因為沒有諮詢而受到市民的質疑。面對這些質疑,梁振英立即面露不悅之色,羅范椒芬則說政府無需事事諮詢公眾,大可先改組再監察。

恐怕將來要懷念煲呔

或者他們以為在香港可以用國內的模式做事,港人會任由政策先通過再算。但國內那一套在香港是行不通的,若他們真的意圖將國內的做事方法套用到香港的話,很快我們便會見到他們「撞板多過吃飯」。

王莽的改革最終導致天下大亂,他在位14年,最後被殺,當時的人民都渴望新朝盡快崩潰,當時百姓所謂民心思漢的情緒,其實與現時香港人的心情頗為近似,董建華在位時香港人懷念港督彭定康,曾蔭權時期香港人又懷念董建華;日後梁振英上台,恐怕到時可能輪到懷念曾蔭權,因為曾蔭權雖然奉行「不做不錯」的精神,但起碼不會胡亂改革,將市民折騰得死去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