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11日星期一

「教宗」傳奇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廣義基督教分為基督教、天主教及東正教,但其實基督教的派系並不是如此簡單。在早期的中東、非洲等地方,還有第二支基督教派,叫做「一性教」,主張基督只有一性──即神性,沒有人性(中國人較熟悉的景教便是一性教的一支),但此教派已式微。其他尚有如埃塞俄比亞教會,已有二千年歷史。

天主教的起源是這樣的:耶穌死後,眾門徒延承傳道的責任,到處進行地下傳教,各地都有負責人。其中,耶穌將主要責任交給聖彼得(即聖伯多祿),而他又是羅馬的第一任主教,所以羅馬成為各地主教之首,逐漸建立「教宗」地位。相傳聖伯多祿殉教,葬在聖伯多祿大教堂現址下面。而保羅又在羅馬殉教,所以羅馬天主教號稱正宗。

由基督、聖伯多祿以降,薪火相傳,從未斷絕。到君士坦丁大帝時,於313年將基督教定為羅馬國教,因為當時羅馬是羅馬帝國的首都,更凸顯教宗地位。後來,君士坦丁大帝將首都東遷往君士坦丁堡,即現今的伊士坦堡,羅馬遂分為東、西羅馬帝國。後來東羅馬帝國領袖要同時兼任天主教首領,跟羅馬天主教教廷產生分裂,造成了東正教的出現。雙方不論在語言和文化等都有分歧,例如東正教不容許畫聖容,天主教則可;東羅馬皇帝是東正教的領袖,不用透過羅馬教廷才取得救贖,但天主教堅決反對等。現今,大部份東歐國家都信奉東正教,其中又分為兩系,即希臘東正教及斯拉夫東正教。

至於新教,則是中世紀後期馬丁路德反出教會,指出教會十大罪惡,認為每個人都可透過《聖經》直接和神溝通及贖罪,不用透過羅馬教會,但新教派系眾多,不能統一。至於其他教會,有的創立時間比較遲,有的已衰弱消失,結果二千年來,一脈相傳最強的教會,就是天主教會。今時今日,全球的天主教會教徒大約有十億人,最多教眾是在拉丁美洲,不在歐洲,而在非洲和亞洲的數目都相當厲害。

如果要在全世界選出一個人對推翻東歐共產黨領導作出最大貢獻的,便是剛逝世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之前的455年,「教宗」都是意大利人擔任,但他以波蘭人的身份打破此局面。當年他當選教宗後,教會和共黨紛爭不息,互不上下。由於民意關係,迫得波蘭共黨政府准許他在1979年重回故土。當時,全波蘭有4000萬人,竟有1500萬人湧上街爭睹他的風采。若望保祿二世叫波蘭人珍惜傳統,不用恐懼任何事物,一番說話當堂令波蘭人振奮,敢於和共黨對抗。華里沙(Lech Walesa)曾表示他為了推翻共黨政權,一直找人合作,但找了很久,總共也找不到十個;當若望保祿二世上任教宗不到一年,即助他找到千萬人支持。最終,波蘭共黨政權被推翻,同時亦是打破東歐局面的缺口,令整個東歐鐵幕崩潰。

現在教宗死了,全球超過二百多名元首及國家政要前去梵帝崗出席喪禮。台灣和梵帝崗存在外交關係,總統陳水扁理所當然前去拜祭,又可和各領袖見面,令北京政府暴跳如雷。北京和梵帝崗始終不能建立邦交,原因是中國主教到底由誰有權任命?向誰負責?北京認為絕不能由外人任命或外國機構負責,但教廷一直堅持任命權,而且絕不容許表面由梵帝崗任命,實際要聽命於北京,或依北京的意思行事,破壞本身任命主教的傳統制度。然而,現在和台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約有七成是天主教國家,一旦台北和梵帝崗斷交,恐會產生骨牌效應。為了台獨問題,北京應仔細思量是否害怕主教向梵帝崗負責。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