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擁有越多越難滿足

人類為了調節情緒,平衡現實與期望的差距,於是發明了「快樂期待線」浮動機制,而這套機制竟產生出一個奇怪的結果--越是淒慘貧窮的地方,當地人的快樂指數往往越高。在眾多的快樂指數調查中,政府腐敗無能、生活環境惡劣的菲律賓的排名都比物質豐裕先進的香港高得多,為甚麼呢?因為若非先天比較樂觀的人,在極度困苦的環境中根本就不能生存下去。

無論如何,心理上的獎懲與生理行為上的獎懲不同,人對於生命的期待是無終止的。如果你是個採椰子的農民,今次你採到一萬個,下次你會期望採到5萬個,再下次會是15萬個、50萬個、500萬個……最終你可以期望自己可以採得一億個椰子,即使這個期望是如此地不合理。這種對生命的期待,是人生動力的泉源,也是痛苦和快樂的根源。我們經常將人的貪婪比喻為一場無止境的追逐,因為我們無法得知何處是生命的終點,迫着只能向前奔跑。

期待過火變成沉迷

雖然有這一套獎懲的機制,但何謂「恰好」、何謂「過火」,卻難以拿捏。有些人在基因演化過程中會發展出對某種行為的偏好,於是他們會漸漸忘記行為的原始目的,變成為了做愛而做愛,為了吃東西而吃東西。而人類最常沉迷的事情不離幾種:第一,是女人,因為理論上擁有越多的女人便會有越多後代;第二,是權力,權力能令人沉醉,追求權力對權力慾強的人來說有讓人難以自拔的吸引力;第三,是曝光,有些人就是喜歡受到注意、喜歡活在鎂光燈下,不會放過任何曝光的機會。另外還有賭博和吸毒,而吸毒又包括酗酒。世上就是有些人有這些基因,先天對賭博喝酒等行為以外的其他刺激反應遲鈍,於是他們便會沉迷於那些行為,只有沉醉在這些行為之中,才能夠得到心靈上的滿足。

以上所講的大致上概括了一般人所追求的事物,至於那些追求更高尚目標的人,則大多數都有點精神問題。追求真理、追求知識的人,經常都沒甚麼出息,例如我自己。

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

曾鈺成擅忍得時機

今次特首選舉候選人之間的鬥爭發展至今,無論最終是梁振英還是唐英年登上特首之位,另一方陣營都不會服氣;於是就需要另找一個大家都能夠接受的人選來做特首,以平衡各方勢力。

這種情況屢屢發生。例如當年六四之後,鄧小平看好喬石擔任總書記,而陳雲則屬意李鵬接棒,但結果卻是兩人皆在權鬥中敗陣,江澤民乘虛出線。范太一直在等的正是像今天這樣兩敗俱傷的狀況;但她太早出頭,太早搖擺,令市民對她感到厭煩,失去了時機。現時在今次事件中最有可能檢到便宜的應該是曾鈺成,為甚麼呢?因為他有耐性。

日本戰國三雄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3人都有過人的才能,卻因為個性上的不同特點而在政治上得到不同結局。織田信長個性進取,會直接衝入森林追射獵物;豐臣秀吉則較有謀略,會在森林到處布陷阱捕捉獵物;只有德川家康會一直按兵不動,一直忍耐,等待獵物來到他的面前才出手。歷史證明最後勝利的是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家族300年的天下。

精英心態看不起梁振英

在從政方面,今次特首選舉的鬥爭過程帶給我們兩個教訓:第一,甚麼是眾怒難犯;第二,時機、耐性就是一切。時機未到,必需忍耐有如藏於九地之下;時機一到,則要雷霆萬鈞,攻擊有如在九天之上。以現時所見,曾鈺成顯然已在不停布置攻勢中。

順帶一提,梁振英其中一個令他難以成為特首的缺點。梁振英大概較我年輕幾歲,我很清楚我們這一輩的人的心態,內心其實看不起一個考不進大學,要到理工讀文憑,後來才進修完成學位的人。現時位高權重的人多數是港大一級榮譽生,以真正精英心態的人來說,根本看不起梁振英,而且他所謂的專業,不過是測量,地位如同地產經紀,在專業階層之中,算是最卑微的專業人士。何況他根本沒有甚麼大成就,一路靠奉迎安子介、靠與北京的關係上位,在其他方面似乎沒有甚麼優異表現。他人生幾乎唯一的事業就靠測量進入戴德梁行;但戴德梁行最近也要清盤,梁的能力實在令人質疑。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

未來特首極可能是第三者

現時特首選舉的形勢相當清楚,唐、梁二人皆已出局,下任特首極有可能會由二人以外的第三者出任,雖然我們還未知道這個第三者是誰,可能是曾鈺成,可能是范太,甚至是更意料之外的人選。

當特首「民望笨豬跳」

如今唐英年即使仍然夠票當選,由他來當特首依然有很大問題,因為登上香港特首之位的條件其實不在於他有多少人支持,而是在於有多少人堅決反對。如果社會上有很多堅決反對他的聲音,北京政府是不敢支持他當特首的。回顧董建華和曾蔭權初上任之時,他們的民望皆處於一個非常高的水平。當特首基本上是一個「民望笨豬跳」的遊戲,哪管由誰來當都會民望大插水。在現時這套制度之下,沒有人能夠有效管治香港;至於為何會出現這個情況,背後實在有許多因素使然,以往我在其他文章已談論過,在此就不再詳述。總而言之,如果由一個受到社會中部份人堅決反對的人來當特首,結果只會帶來嚴重的動盪。董建華當年「被腳痛」提早落台,所犯的就是這一個問題。

北京對於董建華的支持其實從來沒有動搖,但是2003年七一50萬上街之後,中央大搞自由行等派糖措施;2004年卻依然有數十萬人上街,中央便不得不拋棄董建華。即使在大陸,如果管治地區發生騷動,當地的地方長官都定必要丟烏紗,因為現時北京政府的最高政策指令是維穩,穩定壓倒一切。動亂活動是會傳染的,一個地方的大型騷亂隨時會蔓延至全國,所以星星之火必須及早撲滅。

梁上任恐濫用公權力

唐英年的問題非常清楚,那麼梁振英又如何呢?

首先,由於梁振英是八萬五的創始人,以及疑似共產黨黨員等因素,梁振英先天上已不受香港部份人士的歡迎,令他在特首選舉之途上受到不少的干擾。但撇開這些問題,單是在今次選舉工程中梁振英所顯露出的幾個個性上的特點,已足以令許多人不能接受他當下任特首。

以往董建華和曾蔭權在位時,即使受到再嚴重的攻擊,都不曾向他人發出律師信,而梁振英在競選期間卻已3次因為受到少少批評而發出律師信。所有人都會想,讓這樣的一個人若當上特首、掌握公權力的話,他是不是有可能會運用公權力去整治他人呢?

2012年2月19日星期日

特首選戰之殘酷博弈

今次特首選舉惡鬥的熾烈程度是連北京政府都始料不及的。除了當權派與失勢派之間的生死鬥爭之外,第二個原因是由於今次的選舉基本上是一次單次性的博弈。
根據博弈論,如果博弈是一次性的,博弈雙方都會傾向選擇對對方傷害最大的做法,對雙方而言,最有利的策略都是出賣對方,但最終結果很多時是同歸於盡。這種狀況就是所謂的「囚徒困境」。但是在眾多的博弈中,卻有一種被稱為「連環博」的情況。
假如現時有兩個囚犯被捕,最初兩人為求自保都會出賣對方。但同樣情況繼續發生幾次之後,兩人就會開始發現繼續出賣對方原來會令大家的刑罰變重,於是便慢慢學乖,不會再出賣對方。在連環博弈的環境之下,各自的行為都會有所改變。

政黨連環博弈會留手

而民主選舉的連環博弈的基礎是建立在政黨之上。候選人在一次的選舉中失敗,他可能今生今世不會再參與選舉,但除了候選人個人的一次選舉之外,還要考慮到同一個政黨內的其他成員將來的選情。如果今次為了選舉做出太過份、太難看的事,隨時會令整個政黨滅亡,結果被其他政黨取代。於是在民主選舉制度下,參加者必定會約制自己的行為。這情況從台灣的選舉可以清楚體現。台灣經過兩次政黨輪替,兩黨制正式確立之後,台灣的選舉順利從「奧步」(閩南語,指賤招)走向清明。因為兩個政黨都明白,即使蔡英文在今次選舉中失敗,4年後的選舉依然再有勝出的機會。若用太多毒辣污穢的手段,民進黨在隨後的選舉會繼續受到嚴重的懲罰,因此他們不會這樣做。

戈爾不服輸難再立足
而且任何人若表現出不尊重選舉遊戲規則的話,是會受到市民的集體懲罰的,因為市民要看得見這套規則的確立,才是社會能夠有序地運行的保證。其中一個重要的例子就是美國總統大選,落選的候選人在選舉失敗後必須致電恭賀勝出的候選人,承認失敗以示風度。2000年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戈爾在總統選舉普選中以五十多萬票勝過小布殊,卻在選舉人票中輸掉。他不服結果,不肯接受失敗,甚至就選舉結果提出訴訟。往後戈爾在政壇上消失於天與地,4年後的總統選舉連黨內提名也沒有份兒。雖然在2000年的選舉中戈爾曾經幾乎勝出,足證他有成為總統的實力,而且小布殊在任期間兩次對外開戰,民望大幅滑落,戈爾再參選勝出的機會其實比凱莉(John Kerry)為高,但卻再沒有人有膽提名他參選。
如果撇開這些問題不去改善,任何香港的選舉都會變得如同今次特首選舉般醜惡殘酷

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

自知下的人生意義

這一個虛擬的「我」的存在,扮演第三者的角色,一直從旁監察自己的所作所為。於是,又產生了這個「我」的第二個極大的功能──由於我們擁有這個虛擬的「我」,經常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自己,因此我們更擅於推測其他人的想法,推測與自己相處的族群的內心,從而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過份率本性而為,會對待人接物造成障礙。

官感享受更重要
由於上述種種錯縱複雜的關係,我們便開始產生了除了最原始的生存和繁殖下一代的要求之外、對自己生命的不同要求,並交織成層層疊疊的網。同時由於人類獨有的理性思維,我們的自知性(Consciousness)似乎亦得以提升,世上沒有其他生物能像人類一般明白自己。

人若能明白自己,就能從「自己」這個迷思中跳出來,產生出另外一些由理性推敲出來的人生意義。

除了之前所講的,另外一個最容易產生的、對於人生意義的疑問就是:我為何不快快樂樂地去過這一生呢?就算我日後有再多的後代,後代有再高的成就,在我這一生的意識亦不會得悉。在這一生,我所能知道的就只是我官感所及的世界,即是雙眼所見,雙耳所聽,鼻子所嗅,嘴巴所吃,雙手所觸等純官感的事物。

既然我們的身體內有一套追求快樂的機制,對於這一生來說,遠離痛苦去尋求快樂就正是這一生所追求的意義,而社會上約有五六成人是作如是觀。這就解釋了為何現今社會會有為數不少的人會選擇不結婚或不生兒育女。這些人表面說是因為不想下一代受苦,但事實上是他們太愛自己,不想結婚生子等事情破壞了他們的生活。

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

第四本能用於群體生存

人類的第四個層次本能,是源於我們是一個群體性動物而發展出來。

簡單來說,人類雖然在生理上不及其他動物兇猛強壯,但卻是一個非常緊密的團體,懂得分工合作,從而產生出較其他生物強大的力量,因此能優勝於其他生物。為了維繫這種社團的緊密性,便產生了互助的精神。孟子所講的人性善其實就是源於這一點。乍見孺子將入於井,人皆有怵惕惻隱之心。我們看到同伴陷入慘況之中,自然會感到不能接受。

上述種種不同層次的本能交織成為人類多重的人性。尤其是由於我們擁有最後那一層的本能,就造成人類在個性上出現一種非常奇異的現象──在我們內心出現了另一個虛擬的「我」。

內在的「我」操控身體理論上,所謂「我」者,即身體的總組合而已,但人卻永遠認為在身體入面存在另一個「我」。那個在體內的「我」,就好像控制機械人的駕駛員一樣操控我的身體,而那個「我」的需要與身體的直接需求是不一樣的。舉個例子,面前放食物,你肚餓便自然想拿來吃,但這個時候,你體內的那個「我」會告訴你不能吃那些食物,告訴你因為你是一個淑女所以不可以在未問過其他人之前就吃東西,這樣做會顯得粗魯無教養。那個內在的「我」與生物上的「我」是完全分離的,而這正是為何人會相信世上有靈魂存在的原因。

兩個「我」或產生衝突
人們認為在我之中還有另一個「我」,而這個「我」又似乎與身體無關,那麼這個「我」的作用是甚麼呢?之前所講的四個層次的天性,頭3種都基本上都是屬於直覺,只有第四種是關於社會群處。要在一個群體之中生存,必須要得到其他人的接受,因此我們要有禮貌,要與他人融洽相處,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動物本能以外的另一套規則。我們在群體相處的過程中創造了一套自己的規則,而那個內在的「我」就是這套規則的監察者。當動物本能與這套規則發生衝突時,你就會考慮以那一套規則為先。中國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想法便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假如現在有一個悍匪衝入你家要強姦你,否則就殺死你,在這情況下兩個「我」便會發生嚴重衝突,當下你便會開始考慮你究竟要選擇拼死抵抗,還是失節保命呢?通常選擇保命的人較多,但有些人的第四天性會在演化的過程中變得較為突出,所以仍有兩三成人會情願被殺死也不願屈服。

2012年2月8日星期三

新世紀的「生存」法

人類因為第一天性,加上性擇考慮而開啟的「本能」,本身又漸漸產生出自己的生命。

人腦並非電腦或計算機,整體機能控制的計算不會全部都回到事件的最原始起點,於是人漸漸地會忘記有利繁衍後代的根本目的,使單純受到異性歡迎、在社會取得成功等手段變成最終目的,變成另一種根深蒂固的本能,人甚至可以為了受到眾人仰慕或成功置生命於不顧。

人類本能已轉化

哲學家羅素認為人類真正的本能只有3種:第一,是「生存」;第二,是「生育下一代」;第三,是「令自己變得重要」(To Be Important)。我們會盡一切的方法來使自己變得重要,孔子所講的「三不朽」其實也是同一道理。無論你想當的是一個搖滾巨星、一個政治家、還是一個大地產商,都是意圖從不同的途徑回歸令自己變得重要這一點本能之上。

而近期的學說在這3種本能的基礎上加入所謂「謎米」(Meme)的概念。「謎米」又稱為「模因」、「米姆」、「瀰」、「瀰因」、「瀰母」、「迷因」,是一個創造出來的詞彙,與「基因」(Gene)相對。基因的傳遞是生命的本能,但生物學家發現,除了基因之外,原來還有另一種東西的傳遞跟基因的傳遞非常相似。這種東西,就是我們的思想。思想的傳遞就是「謎米」。這種思想行為的傳遞與基因的傳遞一樣,會在不斷的傳遞過程中偏離原來的模樣,漸漸演化成一種新的東西。

追求社會影響力
人類是世上最擅於模仿的生物,人類的行為模式互相抄襲的成份相當高。因此誰能掌握謎米的傳遞,誰就能擁有對群眾的影響力,而擁有對群眾的影響力又變成令自己變得重要的一種方法。於是在這一刻謎米又擁有了自己的生命。某些人會為了傳播謎米而放棄繁衍下一代的原始目標。許多宗教人士就是屬於這一類,他們將生命中的其他欲求抑制,全力去過這一種「標準」的生活以作謎米的傳播,令社會上的人覺得他們非常值得崇敬。

2012年2月7日星期二

搵老公揀擇大有苦衷

《金瓶梅》裏說,男人泡妞無往不利的秘訣叫做「潘驢鄧小閒」,「潘」是潘安,古代的美男子,也就是外表要漂亮;「驢」表示要像驢子一樣勤勞壯健,生殖能力強;「鄧」指的是古代的富翁鄧通,也就是要有錢,足以照顧女性的生活;「小」就是細心,懂得侍奉女人;「閒」,就是要清閒,有時間去討女性的歡心。「潘驢鄧小閒」這5個字可謂相當精準地概括了女性性擇上的兩個考慮方向。

女性與所有動物一樣

女性先天喜歡外表漂亮、強壯、懂得討女人歡心的男性,原因並不單純是自己喜歡,女性的深心處亦受到盡量散播基因的先天目標影響,希望自己所生的後代會同樣受到許多女性的喜歡,在繁衍後代方面取得「成就」。然而,女性同時明白到自己並沒有能力獨自將子女撫養成人,即使後代有再優異的基因,無法養大成心也是徒勞無功的,因此女性同時知道自己需要一個較忠實,並不是「完鬆」的男人跟她一起照顧子女。基於這種實際的要求,女性在擇偶時又衍生出另外一些條件。

這些條件並不是人類女性獨有的,大自然裏大部份生物都有類似的擇偶條件,細小如蚊子,雌蚊也會以哪一隻雄蚊會送牠食物作為選擇交配對象條件,這種做法與人類約會時男人要請女人吃飯的追求模式如出一轍。

除了食物之外,另一個條件就是居所。例如大部份的雄鳥都要先築好自己的巢,才會得到雌鳥的青睞,因為幼鳥非常脆弱,一定要有安定的棲身之所保護。而這亦解釋了現代女性為何會要求男朋友有樓才肯下嫁的現象。

在自然界裏還有種種其他擇偶條件,例如以歌聲或舞蹈姿態來吸引異性等,其實亦適用於人類世界。不過當然也有例外,好像互相捉虱、舔毛等行為,但人類女人卻有談心作為代替,人類的談心其實亦是一種社交活動,令人的心靈因此得到慰藉,因此女人會喜歡一個會聽她傾訴、與她溝通的伴侶。

嫁成功男人非常合理

這一套標準建立之後,我們便會開始發展出一些為了達至這些標準而設的行為和價值觀。例如我們會追求在社會上取得成功,因為成功等如擁有權力和聲名,成功亦可以代表擁有財富,展示自己能夠照顧女性及其後代的能力,從而吸引高質素的異性。而作為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代表你的能力較他人優勝,於是亦代表你將來的後代較有可能同樣會成為成功人士,而且會同樣得到許多異性的喜愛。因此追求成為成功人士這種行為,最終其實都是一種天性。

2012年2月6日星期一

男女擇偶大不同

在有利自己的基因傳承的前提下,雄性的性擇考慮一般較為直接,首要是漂亮。理由十分簡單,漂亮的雌性能生產出同樣漂亮下一代的機會相對較高,於是帶有自己基因的後代在性方面自然較有吸引力,有利繼續繁衍。

另一個重要考慮則是要青春。雌性一生能夠產生的卵子是有限的,而且會隨年月流失。卵子像魚一樣越「新鮮」越好,但要生育下一代,也要待雌性的身體機能完全發育成熟才可以開始,所以,以人類的生理角度來說,女性由16歲至26歲是生育的全盛期。這就解釋了為何幾乎所有年齡層的男性除非另有其他原因或需要,都貪慕青春少艾。至於其他的考慮或需要是甚麼,稍後我會再作探討,但原則上能生產出較健康、漂亮的下一代,對雄性來說已經相當足夠。

古往今來問題是,那些高質素、既健康又漂亮的女性為甚麼要選擇你呢?一個男人憑甚麼可以擁有很多高質素的女性呢?
相對於雄性的簡單直接,只求外表的原始考慮,雌性在性擇方面的考慮就複雜得多。

英俊與負責任難並存

我們要知道,人類是一種靠「食腦」的動物。人類不兇猛也不強壯,要在弱肉強食的世界中生存,就要多動腦筋,因此在所有動物之中,人類的頭顱佔全身比例是最大的。頭顱太大造成了嬰兒出生困難的問題,人類女性因為難產而死亡的比率較其他生物都高。而且,人類的祖先在進化為南方古猿時,由四肢行走轉為以兩條腿走路,這個演進改變了人類盤骨的角度,亦加強了人類嬰兒出生的難度,難度基本上與跳水運動員要做出360度轉體再抱膝的動作一樣高。

另一方面,大自然中甚少生物的幼兒期會如人類這麼長,要依附父母這麼多年,基本上人要到3歲之後才能自己行走活動,十多歲之後才能獨立生存。人類的嬰孩需要母親極多的關注和照顧,因此母親在嬰兒襁褓期間,在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限制和阻礙,極需要一個肯照顧她和孩子的男人。因此在選擇伴侶時,女人經常會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考慮之間掙扎──既想要強裝英俊又受女性歡迎的男人,也想要肯負責任、忠實的男人。偏偏兩種要求原則上難以同時出現在一個男人身上。

2012年2月3日星期五

挑撥族群矛盾傷和諧

一個人公然侮辱某一個民族、種族或某一個地區、階級的說話,我們一般稱之為「Hate Speech」。
我們要明白,「言論自由」並不是一塊萬能的免死金牌,只要言論一觸及到挑撥族群矛盾的底線,如指猶太人全部都是剝削鬼、贊同德國人殺猶太人,或認為日本人在南京殺中國人沒犯錯等,便會立即失去「言論自由」的道德庇蔭。在大部份國家,挑撥族群矛盾是犯法的,尤其中國近年主張的和諧社會更是不容許。同樣道理,我亦不認同香港人稱大陸人為「蝗蟲」。香港人仇恨大陸人或其他族群的言論,我一樣會予以鄙視,「雙非」孕婦如是,外傭居港權如是。人當然有分好人壞人,但卻不應以族群來劃分,而是要以個人來劃分。

言論令北大蒙羞

北京大學如果不處理孔慶東的問題,它將連作為高等學府的最低尊嚴要求亦會失去。若香港大學有這樣的一個教授,我作為校友一定會向香港大學抗議,要求辭退他。因為這種言論令整間大學蒙羞,這並不是言論自由的問題。我認為香港的大學應該嚴正考慮杯葛錄用北大的畢業生作抗議,同時我們要去信要求全球名牌大學拒絕承認北大畢業生的學歷資格以及拒絕與北大作任何學術交流。
回說孔慶東這個人。孔慶東一直自稱「孔子第73代後人」,但網上卻有人質疑他孔子後人的身份,並轉貼了一些傳聞是孔慶東真正家世的資料。據資料所講,五代曾有一個姓劉的人,殺害了姓孔的後人,然後冒充孔姓身份生活,孔有可能屬於這一支原本姓劉的孔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