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0日星期一

不提名曾蔭權的選委

曾蔭權以714票的絕對性壓倒姿態,成為香港總舵主,絲毫沒有驚喜,令人感興趣的反而是不願意提名他的選委,究竟含示甚麼原因及動機。

先說三司十一局中,范徐麗泰沒有表態,但她老是假裝清高、不偏不倚,所以撇開她不談。至於李國章、何志平及唐英年,都簽了支持曾蔭權的同意書,既然如此,為何不來一招順水人情,乾脆提名呢?理論上,他們留任局長便應該提名,但這數人的政治姿態顯然是表明可隨時不幹,只看曾蔭權如何對待自己。何況,他們其實都是有野心做特首的人,無論如何不服曾蔭權,所以簽同意書已是容忍極限,要衝破心理障礙,假惺惺去提名,怎樣也辦不到。

另外有些沒提名的選委,是身份模糊不清,例如像前政協委員如林貝聿嘉、徐四民和莊世平等,又如前區議員葉國忠、郭必錚和侯瑞培等,因資格備受質疑,所以索性不提名,以防遭人非議。其實一旦發生爭拗,就算不計他們的提名,曾蔭權也已獲得超過一百票了,訴諸司法覆核也沒用,不如避免尷尬情況發生。

忠貞民主派中,有51人支持李永達,他們來自何方呢?其中有21人是立法會議員,其他主要來自教育界、法律界和高教界等。最糟糕的是一直支持民主派的社福界棄甲倒戈,只有一票不提名曾蔭權。蓋因他們最初說會諮詢業界的意見,看看究竟提名或支持誰,結果鍾庭耀所進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約有六成的人支持或提名曾蔭權,而他們亦模倣美國選總統的手法,得到一州多數票,即得到全州選舉人票,導致李永達在此界別的提名全軍覆沒。本來,社福界一向維護民主,為何會發生這樣的結果?其實,只要有機會北上工作的功能組別,便會傾向提名曾蔭權。曾蔭權曾承諾會為社工透過透過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取得專業認可在內地工作、爭取殘疾人士入諮詢組織等,在如此強大利誘下,社福界選委又豈會漠視不顧?

至於21名投票給詹培忠的選委又是誰呢?雖然詹培忠只願公開其中一人是隸屬宗教界的選委胡棣周,但在796名選委中,只有10人沒有提名,所以已可大概知道誰投票支持詹培忠。這包括政協中人如韋基舜、莊世平、楊光和李東海等,均有兩點聯合特色:(一)左派履歷深厚,不怕被人說他們不愛國;(二)已上了年紀,拼了也不怕!他們堅決支持階級立場,痛恨港英餘孽繼續騎在人民頭上。

今次的特首補選投票反映了某些人並不是妄想扭轉甚麼局面,而是表達對曾蔭權的真正不滿。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