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0日星期一

文化項目該怎樣開始?

西九文娛藝術區全新方案終於出籠,果然不出我所料,政府為免開罪地產商,取消單一招標,雖然目前仍然維持興建天幕的建議,但我預料最終亦會取消,原因是政府會發現興建天幕並沒有意思;何況當初接納天幕,是為了單一招標,既然已沒有單一招標,何必實行這種無謂的堅持?

說穿西九全新方案,其實十分簡單,便是將工程還原成為地產項目,解決地產商的問題,另一方面由政府成立的西九管理局負責文藝事宜。我非常不贊成用公營方式去管理文化項目,從來政府每推出一項計劃,都有人作出相應對策,去討政府便宜。要真正培養文化,永遠從教育和地區開始做起。教育方面,先要大力提倡文化如藝術和體育,用來平衡整體教育,令後生一輩不致成為讀書工具;由於香港家長非常功利,所以大學應該撥出兩、三成學位,專門取錄整體學科及格,但在藝術、文化、體育和社會服務等有優秀表現的學生,便會立即引起香港家長的興趣,動力無邊(美國體育厲害,便因大學取錄體育好的學生)。至於地區方面,由政府花錢在十八區設立文化中心,讓這些文化中心津貼學校,找學生來排戲、組織小型音樂會和小型畫展等,漸漸培養出學生的興趣,讓文化植根,否則根本沒人看得懂,怎會去欣賞?正如每年的藝術節,派票也沒法得到迴響。

文化這回事,需要浸淫,而且講求傳統,如百老匯歌劇、維也納音樂等,都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急也急不來。一處地方要有真正的文化,必須和當地有有機的關係,香港歷史使然,長期漠視本土文化,精致文化又沒人懂得欣賞,強行去建設硬件如音樂院、劇院等有何用?我亦因此徹底反對西九計劃。假如政府真正有意發展文化,便應培養新一代香港孩子從小的興趣,然後栽培他們的審美觀,讓他們懂得分辯何謂好,何謂不好,提昇層次,便會漸漸改良本地文化,令社會整體素質向上調整,有所進步。

我預料立法會最終會否決天幕,但因本地文化藝術工作者和西九關注組盡力爭取,相信會通過政府撥300億去建設文化項目。不過,我始終認為政府花錢不得其所,徒然浪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