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8日星期一

前路茫茫

香港的民主運動走到目前的地步,給我的整體感覺,是前路茫茫,難以為繼。零七、零八直選,基本上已經沒有希望,接著下來的民主路該怎樣走?所有民主派人士也答不出來。民主黨的支持率由24.3%跌至14%,固然受到重大打擊,而且還有機會繼續下跌;近期風頭甚盛的四十五條關注組,根本進退失據,在跟中央溝通、公投、最低工資這些問題上,看得出他們都未能找到一個清晰的定位;大班入會後,可以說毫無表現;長毛除在宣誓、穿衣這些問題進行抗爭之餘,後繼為難。支持民主的香港群眾,當然覺得惘然若失。其實,民主派人士一定要弄清楚本身的思維,民主運動才能持續向前走。

從過去直到一、兩年前,民主派內的大部份人士都是統一在同一綱領下,即民主抗共,所以才有統一陣線。但回歸多年後,除著中國的經濟力量不斷增長,回國內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這條路線整體動搖,令民主派人士說出「溝通」的字眼,不再一味抗共。可是,與此同時,民主派又找不到新的定位和理想,用來號召所有人,所以才有此惘然失據的情況。
其實,民主派要繼續有所建樹,必須弄清楚三個基本問題。
  • 第一.跟北京的關係到底如何?選擇只有兩個:究竟採取中國人的立場,還是香港人的立場?如果你是反共的,但有志於中國的民主奮鬥運動,而又決定站在中國人的立場,當然要主張結束一黨專政、平反六四。我相信直到今時今日,仍有超過百分之十的群眾予以支持;相反,假如你選擇採取香港人的立場,可說是獨善其身的方法,即必須堅守一國兩制的界別,希望河水不犯井水,井水不犯河水,對內則爭取香港最高程度的民主自治。但同時不能評論或干預大陸的政治事務,以及根據一國兩制的精神,尊重大陸在國防、外交及軍事方面的主權,這立場尤其適宜於立志加入建制的政治人士。香港有七成的人希望改善香港跟中央之間的關係,所以我相信若採用這立場的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群眾支持。
  • 第二.既然民主派在民主抗共的統一戰線瓦解,那就要界定在民生問題上,採取甚麼立場?香港巿民需要一個明確的定位,不容左右搖擺。若站在右翼立場,即必須主張巿場經濟,用巿場經濟導向改善香港的經濟環境;如站在左翼立場,即著眼於減少或縮窄貧富縣殊的差距,對弱小社群給予充份照顧,或採用累進稅制。但不論採用甚麼立場,都要堅守原則,而且做甚麼事,都能夠本著此立場,自圓其說,才能吸引選民支持。
  • 第三.跟建制的關係如何?在香港進行民主運動,是一抗爭性的行為,但抗爭的程度若何?在過去七年,很多民主派人士在完全服從建制規則下,進行民主抗爭,包括選舉方法和立法會議事程序等,但結果證明沒有效用,不能迫使特區政府作出讓步,特區政府要實行的政策及法案全部通過。我不主張立法會像台灣國會般,政見不同便隨意動粗,但民主派人士在進行民主運動這一社會運動時,有沒有進行群眾工作呢?在議會內,有沒有利用目前遊戲規則的灰色地帶進行抗爭?最近很多民主派人士,包括民主黨和前線等,都舉行聚思會,但我發現他們花時間思考的問題僅在於枝節,對以上三個核心問題未有意識去討論。這正是本末倒置,三個核心問題未解決前,其餘一切談得再多,都是徒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