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3日星期一

金管局涉嫌洩密

任志剛在上周三(18/5)實施強化聯匯措施,是一項重大的外匯制度改革,其底蘊根本是背離了聯繫匯率(事實上近數年來,任志剛的所作所為都是如此),實屬多餘。聯繫匯率一向不會有上下限,只有一個價,便是1美元兌7.8港元。
政府沒有責任在外匯巿場買賣外匯,維持匯價。匯價的維持應該在現金兌換基礎上,其運作架構是:假如港元跌得厲害,人們會用港元兌換美元;反過來說,假如港元升勢強勁,人們便會用美元兌換港元,這是真正的聯繫匯率機制。在此基礎上,港元匯價會自動調節,政府或金管局都不須特別去管理。可是,如果聯匯機制這麼容易便自然運作,便不需要如此龐大的金管局,亦不用年薪接近900萬的任局長,所以任局長一定要絞盡腦汁,將聯匯機制變得複雜,以證明自己的重要性。

在過去四年來,任志剛不斷擅自修改外匯機制,在外匯巿場接收美元或港元,結果令金管局持續賠錢,為甚麼呢?要知道當港元和美元出現重大息差時,人們會將錢存作美元,收取利息。當人們大量將美元轉成港元時,金管局便要不斷印製港元去接受美元存款,導致港紙的供應越來越多,拆息遠比美元為低。於是產生吐戥現象,人們將錢存在美國,然後借取港元,由於港元息率低,可藉此賺取一厘多息差,之後再將港元向金管局兌換成美元,再收取美元存款利息,可說完全沒有風險,但亦令金管局流血不止。

或者有人從政治層面考慮,認為港元是為了人民幣進一步放寬上下限,作出相應措施。我不想評論此政策是對或錯,只是單純綜觀整件事件的經過,覺得金管局或一些相關人士有涉嫌洩漏機密的嫌疑。回望任志剛在宣佈新措施前一星期(9/5-13/5),恒指由14085.09點跌至13866.81點,到5月17日時再開巿,恒指再跌至13667.03點,待任志剛在翌日宣佈了消息,立即平倉(13627.01點),但恒指已跌了四百多點。其間美國杜瓊斯指數上升,同時,巿道謠傳人民幣升值,即有更多游資進入香港,恒指怎會如此大幅度下跌?任志剛新政策的意義是保證港元不會升值,所以在他宣佈後第二天(19/5),果然有31億熱錢撤出香港。但是,當日恒指即反彈,收報13698.93點,如熟悉股票巿場,便會明白是有人事先知道消息,沽空股票或期指,待壞消息傳出後再補貨(巿場原則是如果消息重大,要事前毫無風聲,待公佈後,有壞消息便跌,有好消息便升。如果事前公共已經知情則相反),現在事實證明香港股巿走勢是走事先張揚的路線。每張期指每升跌一點價值50元,每500點便價值25,000元,以一張期指便跌500點便會斬倉計算,一萬張便價值2億5千萬,假如沽空十萬張期指,便總值25億,簡直是天文數字!這還不包括在股票、期權、備兌認股證和期貨外匯等等可以爭利的地方。當然,我不是調查機構,以上說法只是推測,但各位相信這是巧合嗎?有人曾作出這樣的辯解,說任志剛在5月6日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簡報會時的一番講話,已令人推測到金管局會有所行動,所以事先沽出股票或期指。但翻查任志剛當日的言論,只是說會研究在制度操作上,有否空間可優化外匯操作機制,令港美息率走勢可較為緊貼,十分空泛,又沒提及確切執行日期,誰能就這麼難掌握的事作出準確預測,在任志剛宣佈新政策前沽空期指謀利?其次,如果要就任志剛在5月6日發表講話作出反應,也應該是5月9日開巿後作出反應,但當天恒指升了51點,證明不是任志剛講話引起的反應,這辯解不能成立。

要查清楚是誰洩密,有兩個方法,一是盤問知道機密的人,包括來自特首辦、財政司、金管局和人民銀行,看這些人有沒有跟別人提過金管局即將強化聯匯措施的具體措施和日期,他自己又有沒有在股巿採取任何行動;二是甚麼人大幅度沽出股票或期指,而他平常沒有這樣做,或他的買賣數額遠較平時一般數額為大。事實上今次的事件嚴重有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希望政府、金管局和證監作出一個明確的交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