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2日星期六

轉劇轉變中的群眾(三)

現今的教育制度基本上是一種平均主義,以盡量令每個人都受到教育為目標,並非以往那一套需要經過殘酷篩選的精英制度。這套制度的弱點尤其在語言能力上尤其顯著。在這制度下,學科成績基本上能夠保持,但學生的中英語文能力卻大幅度落後。

現在要面對的情況是以往難以想像的,試問誰會想到大學畢業生竟然無法寫出合乎水平的英文、甚至是中文的文章? 那些未及水平的人的學位雖然是受惠於學位通漲而得來,但他們會更加覺得社會對他們不公道,因為他們的心理期待仍然維持著以往那一套。除非修讀某種專業,如醫生、律師、會計師等,否則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只約一萬元,長遠亦不過兩萬,因此許多人因此而感到失意。而由於這班人受過相當的教育,因此對民主自由以至左派思想理論都有所了解,造成他們對社會會有更多的要求。.

然而因為香港一向都是個守秩序、溫和及理性的社會,所以這些人的行為相較外國已屬非常溫和。雖然如此,在有需要的時候香港也會出現大型社會衝擊,最佳例子是03年五十萬人上街。當時香港人認為23條將威脅香港最核心的價值觀念─法治、行為和言論自由,於是社會不同階層都響應參與。

另一方面,隨著環保意識抬頭,保育問題亦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反高鐵、保衛菜園村等都變成了波瀾壯闊的行動。這些八十後有部份模仿外國綠黨份子,不喜歡組織,愛個別行動,尊崇個人自由,奉行有事聚集,無事散開的行事方法,而且有政治潔癖,不參加任何政黨。他們仿如一隻無頭怪獸,不僅特區政府,連政黨也對他們感到莫名其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