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7日星期四

轉劇轉變中的群眾 (六)

香港現有的博物館的票房收入只有每年支出的1%左右,也就是說不計投資,每年現金虧蝕足百份之九十九。這情況下竟然還要去辦一個規模龐大數十倍的博物館,到底是甚麼道理呢?

政府仍然只懂走傳統的舊路,不斷進行大白象工程,意圖創造政績工程,利用機建刺激經濟。事實上,只有在基建不足的地方,投資基建才是刺激經濟的方法。一個地方若已有足夠的基建設施,繼續投資基建只會導致基建設施使用率偏低,因而帶來無窮無盡的負累。香港的第一條過海隧道是賺大錢的,但及至西隧通用,卻一直無法賺取利潤,要靠不斷加價來維持。大老山隧道、九號幹線、十號幹線等都長期虧本的,因為香港的基建已差不多飽和,興建新基建項目一定要非常小心。

如果只為了刺激經濟而不斷進行機場項目,只會走上日本昔日的道路。日本由1990至2010年花費數以十萬億日元進行各式各樣的基建項目,建了一些通往一些沒有人要到的地方的道路,建了一些貫通兩端都沒有人的地方的橋樑。這樣做不會刺激經濟,只會帶來無盡的負累。

而應該投資的地方特區政府卻沒有投資,例如我們需要更多的投資在教育方面,我們需要做更多事去提升一般市民的文化水準,我們需要投資更多在改善環境方面,改善空氣質素,減輕各種污染帶來的健康問題,而更重要的,是特區政府完全沒有投資在改善現今貧富殊懸的狀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