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論政水準之低劣經常令我驚訝,例如就小班教學問題的討論,便可以說是粗疏無比。在小班教學議題上,論政者只圍繞着幾個問題討論。第一,是人口減少應否殺校;第二,是孫明揚提出的應否縮班問題;第三,是應否將每班的人數減少,即是小班教學問題。
甚麼是殺校呢?一間學校收不到學生,只有兩個可能的原因:第一,是地點不適合,舉例東平洲有一間學校,但島上根本沒有人居住,自然沒有學生。第二,沒有人肯選擇這所學校。當學額供大於求,學生能被分配到選擇意願較高的學校,這樣當然就會有些學校收生不足。我想問,若沒有學生願意選擇那所學校,那麼這所學校又是否應該繼續存在?
所謂縮班也者,就是同一校網內每所學校都減一班,即使好的、多人選擇的學校也要減,將學生迫到沒人選擇的中學,令較差的學校能繼續生存。我實在不明白邏輯何在。是因為那些學校有紀念價值嗎?那麼應該去聯合國申請列入文化遺產加以保存和活化,而不是迫學生去讀。
如何運用資源未做研究
又有人,尤其是教育界人士說可以趁這個契機改行小班教學,不應縮減教學資源。我從來都不贊成縮減教學資源,我認為教育是一項非常值得的投資,應盡量增加資源。但在香港芸芸政論中,卻沒有一人提出應如何運用那些因學生減少而多出的資源,從而令學生可有更大的得益;沒有一人做過一份比較研究,就斷定應該將這些資源投入小班教學,這現象實在是荒謬絕倫。如何運用這筆資源,最少有十多個可能。
現在每位學生每年約用4萬元,若實行小班教學,按他們所說,則每位學生的開支增至6萬。我隨便舉一個例,假設維持每班人數,將多出的兩萬元交給學生家長,再規定家長要將款項用於替子女補習或參加有益的校外活動之上,我相信全港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長都不會再贊成小班教學。這只是如何更有效使用資源的一個假設,但我們就完全不去考慮,也不做其他可行性研究,立即跳到結論,認為小班教學是最好的做法,這樣做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教協希望如此;而教協主張這樣做亦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保持教師數量,因為教協是按教師名額收取會費。至於學生的水準,教育的水平,對他們來說,都是他媽的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