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麥理浩徹底解決房屋問題

除了社會問題,香港的樓宇買賣還有技術性的問題。以前買賣樓宇並沒有分層拆契這回事,即是要買,便要買一個街道號碼,買下整幢大廈,然後分層出租,因此涉及的金額相對較高,非一般市民能夠負擔。
直至霍英東發明拆契制度,是他第一個想到將大廈的樓契分層拆開出售,亦是他發明分期付款買樓方法,因此霍英東是香港首個因地產致富的人。後來因為暴動,星光行受到港英政府運用政治手段壓迫,被迫出賣,才從此不沾手地產。
記憶所及,我小時候的香港新樓宇不多,加上租務管制政策,住屋租金加幅不能太大。當時一個單位的租金大約百多元,包租變得有利可圖,租務管制最終最大的得益者是第一班二房東。香港之所以是今日的香港,不得不提一個雄才偉略的港督──麥理浩,是他提出「十年建屋計劃」、「居者有其屋計劃」及開發「衛星城市」等政策,徹底解決了香港的房屋問題。
麥理浩一方面改變過去香港政府對房屋建設的態度,興建更多設施及環境較佳的公屋,並拆建舊有較簡陋的屋邨,提升市民住屋質素。另一方面,他着手清拆木屋區,讓居民先遷入臨屋,再逐步安排上樓。然後他再放鬆私人樓宇重建規範,推出「私人機構參與發展計劃」,分期取消租務管制。另外,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資助負擔不起私人樓宇而又想進一步改善環境的市民購買公營房屋。麥理浩就是意圖利用這一籃子的措施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當中開發衛星城市是最關鍵的。


公屋誘餌建衛星城市

以前住在市區的人口比現在多得多。麥理浩就利用公屋來作誘餌,將原來在市區的人口遷移到當時仍然相當偏遠的衛星城市。不過,當時的政府其實並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建構幾個衛星城市,那麼衛星城市是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下建成的呢?且留待明日再詳細討論。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口若懸河
蕭若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