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4日星期日

中國通脹其實不嚴重

中國的通貨膨脹問題和加息的可能令內地股市終於大跌。雖然10月中國的通脹率升至4.4%,超越了3%的警戒線,但原則上不算十分嚴重。對於中國通脹問題,一直令我疑惑的並非中國的通脹為甚麼會如此嚴重,而是何以中國沒有通脹。
大家都知道,通脹其實是一種貨幣現象。去年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增加了九萬多億,今年增加了約7萬億,單是今年已增加了19%。設若內地今年的經濟增長是10%,那麼理論上內地就應該有9%通脹,但事實上卻沒有;這不是偶然的情況,而是過去30年皆如此。將貨幣供應量扣減經濟增長量所得出來的數字,長期遠超通貨膨脹率。


農業生產力增長緩慢

出現這種現象的其中一個解釋,是中國某些項目的經濟生產力在以極速增長,因此抵銷了通貨膨脹。舉例說,內地生產的工業產品是漲不了價的,在現時所謂的通貨膨脹中,真正漲價的幾乎都是農產品,如蒜、蘋果和糖等等。相反,電子產品如DVD機、電視機等不但沒有加價,價格還不斷下跌。事實上,就是某些東西的價格不停下跌,抵銷了原來應有的通脹。
內地經濟出現了一種匪夷所思的現象,就是工業產品長期生產過剩,產能超越需求極多;基本上,鋼鐵的生產能力超過全國需求量的60%。這種生產過剩的情況並非出現於某一兩項產品上,而是所有產品皆如此;出現產能過剩的產品自然不能漲價,只有那些生產力無法透過大量投資而快速增長的東西才有漲價潛力,而農產品就是其中之一。
越是生產力增長緩慢的東西,它的價格就增長得越快。農產品的增長力尤其緩慢,是因為農業與城市正在互相爭奪勞動人口;若農產品的價格不夠高,勞動人口便會選擇到工廠或城市打工。於是農村的勞動力便會減少,使農產品生產減少;農產品生產越下降,農產品價格就越需要加價,造成惡性循環。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口若懸河
蕭若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