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港府推出的打壓樓市措施主要可分為兩種,第一種就是針對短期炒賣的額外印花稅,這項額外印花稅其實是一種懲罰短期買賣的定額稅項,得出的結果是短期內需求減少。短線買家在市場上約佔一成左右,措施推出之後,這類買家自然會立即卻步,而他們的態度對市場上其他買家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因此近日樓市出現的淡靜,就是心理影響為主;然而抑壓了現在的需求,也等如抑制了未來兩年的供應,因為可預見現時會買樓的人都打算長線持有,不會在短期放售;而且在抑制了需求的同時,也打擊了地產商的心理,令他們減慢供應樓宇的速度,最終就令供應減低。
增加成本及影響套現
第二種措施是降低按揭比率,這同樣會降低需求,因為原本夠錢買樓的邊緣買家頓時負擔不起,買樓計劃需要擱置。這類邊緣用家不幸地受此措施所懲罰,若樓價因為流動資金充斥,未有如預期一樣下跌,而是停頓一段短時期後再上升,這一班買家便更加上車無期;特區政府是令他們無法置業的始作俑者,他們對政府的仇恨可以預知。
這些措施將樓宇供求問題的責任推卸到炒家身上,責罰炒家是捨本逐末的方法;炒家反映了市場的需求和令市場交投更活躍,增加市場效率,無論長期或短期,都對樓宇供應沒有影響,惟他們卻永遠成為代罪羔羊,為人所責備。而且這些措施帶有其不公平性,舉例說有一個人買了一間樓,不久後他或他的家人得了重病要賣樓籌措醫藥費,他便馬上要損失 15%;又例如政府打擊措施推出後,不幸地經濟大勢出現逆轉,部份原本打算長期擁有的投資者無法繼續負擔的話,他們的損失就要比原來的再加15%,而那些可以運用BVI公司買賣樓宇的人卻不受影響。這些措施都是一些不公義的制度,專門欺壓中小型投資者。
蕭公子,您是我非常尊重的人物,你的意見,很多時都會讓我對事對人有新的看法,雖然,看法不一定會跟你吻合!
回覆刪除炒樓,我想,跟其他投資活動一樣,都是賺錢的途徑而已,無可厚非!
但政府,在責任上,是作為社會資源公義地、有效的分配者,我覺得,政府遏止炒樓是沒理由,它應該增加房屋供應,提供住屋津貼、提供非贏利房屋予香港居民,我覺得,那是責無旁貸!
香港政府,既不在房屋供應上做功夫,卻干擾房屋轉售 , 真是只許政府賣地,不準市民借貸買房,真是被政府吹Q漲!